"浩子,你都二十八了,还要在家复读到什么时候?"
林建国放下手中的报纸,眼神里满是疲惫和无奈。
儿子林浩缩在沙发角落,低着头不敢看父亲,声音小得像蚊子:"爸,我会努力的......"
"努力?你已经复读十年了!十年!"王秀芳从厨房冲出来,围裙还没来得及解下,"隔壁王阿姨的儿子都升职加薪了,你还在这里......""
林浩猛地站起身,眼眶泛红:"妈,再给我一点时间,我一定......"
话没说完,他转身冲进了自己的房间。
"砰!"房门重重关上,震得客厅里的相框都晃了晃。
那一刻,没有人知道,这会是他们母子间的最后一次对话。
三天后,当林建国夫妇推开儿子的房门时,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冰冷的事实——林浩走了,永远地走了。
可是,当他们含泪整理儿子遗物的时候,却在抽屉深处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.
那些被精心藏起来的东西,彻底颠覆了这对父母对儿子十年来的所有认知。
谁也没有想到一个高考落榜十次的孩子,居然在遗物中发现了八份录取通知书……
林建国这辈子就有一个执念:一定要让儿子考上大学,光宗耀祖。
他和妻子王秀芳都是初中毕业,在县城的菜市场旁开了个小杂货店。
夫妻俩起早贪黑,一天到晚守着那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店铺,卖些烟酒副食和日用品。
生意不算好,但勉强够一家三口的开销。
林建国经常对人说:"我这辈子没出息,但我儿子不一样,他从小就聪明,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。"
林浩确实从小成绩不错。小学年年拿三好学生,中考时以全县第十八名的成绩考进了县里最好的高中。
林建国高兴得一晚上没睡觉,逢人就夸:"我家浩子有出息,将来肯定能考清华北大!"
王秀芳虽然嘴上不说,心里也是满满的骄傲。
她开始在街坊邻居面前有了底气:"我儿子在重点高中读书,老师都说他有希望考重点大学。"
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,夫妻俩把杂货店二楼唯一的卧室让给了林浩。
他们自己在楼下搭了个简易床,就睡在货架旁边。
每天晚上,王秀芳都要给儿子送夜宵,生怕营养跟不上影响学习。
"浩子,妈给你炖了鸡汤,喝了好好学习。"
"浩子,这是妈买的核桃,补脑的,多吃点。"
林建国虽然文化不高,但对儿子的学习格外上心。他花重金给林浩买了最好的学习资料,还专门请了数学家教。
"钱不是问题,只要对浩子学习有帮助,咱们砸锅卖铁也要供。"林建国对妻子说。
三年高中,林浩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十。班主任也经常夸奖他:"林浩这孩子踏实肯学,考个一本没问题。"
听到老师的话,林建国更是信心满满。他开始在亲戚朋友面前放话:"我家浩子今年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,到时候请大家吃升学宴!"
然而,2013年的高考却给了林家当头一棒。
那天下午,林浩拿着成绩单回到家,脸色苍白如纸。他把成绩单放在父亲面前,声音颤抖:"爸,我...我只考了468分。"
林建国接过成绩单,看了一遍又一遍,脸色越来越难看。468分,连二本线都没上,更别说他心心念念的重点大学了。
"怎么会这样?!"林建国猛地站起来,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,
"你平时模拟考试不是都五百多分吗?怎么高考就考成这样?"
林浩低着头,眼泪一滴滴落在地上:"爸,对不起,我让你们失望了。"
"失望?你知不知道我为了你的学习花了多少钱?你知不知道我在外面跟人家说了什么?现在你让我怎么见人?"林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大,额头上青筋暴起。
王秀芳见状赶忙过来劝:"老林,别说了,孩子已经够难受的了。"
"难受?我更难受!"林建国指着林浩,"我供你吃供你喝,请家教买资料,你就是这样报答我的?"
林浩跪在地上,哭得撕心裂肺:"爸,都是我的错,我没用,我辜负了你们的期望。"
王秀芳心疼得不行,一边扶起儿子一边对丈夫说:"行了,事情都这样了,你再说也没用。大不了明年再考,浩子还年轻。"
"再考?"林建国冷笑一声,"你知道复读要花多少钱吗?"
"再多钱我们也得供!"王秀芳坚定地说,"浩子就是一时发挥失常,他平时成绩那么好,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。"
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,林建国的火气慢慢消了。
他深深地叹了口气:"行,再给你一次机会。但是明年,你必须给我考上一本大学!"
就这样,林浩开始了他的复读之路。
林建国咬着牙交了一万二的复读费,这几乎是他们家三个月的收入。为了省钱,王秀芳连买菜都要精打细算,肉类更是很少买。
"妈,你们也吃点肉吧。"林浩看着饭桌上的青菜豆腐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"妈不爱吃肉,你多吃点,补补脑子。"王秀芳把仅有的几片肉夹到儿子碗里。
第二年高考,林浩考了512分,超过了二本线,但离一本线还差二十几分。
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,林浩既高兴又失落。高兴的是自己确实进步了,失落的是还是没达到父亲的期望。
"比去年好多了,浩子你真棒!"王秀芳激动地抱着儿子。
林建国虽然脸色缓和了些,但还是说:"二本算什么大学?人家李会计的女儿都考上211了。你再复读一年,明年一定要考上一本!"
这一年的复读费涨到了一万五。林建国为了凑钱,甚至找亲戚借了五千块。
"老林,要不就算了吧,浩子的成绩已经不错了。"王秀芳有些心疼丈夫。
"不行!"林建国斩钉截铁,"我林建国的儿子,必须考上一本大学!"
第三年,林浩考了547分,过了一本线,但不是很理想的学校。
第四年,568分,能上不错的一本大学了。
第五年,582分,可以选择很多好学校。
但是每一年,林建国都觉得还不够好,总说:"再努力一年,一定能考得更好。"
随着时间的推移,周围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。
街坊邻居李阿姨见到王秀芳时,语气里带着些许同情:"秀芳啊,浩子今年多大了?"
"二十三了。"王秀芳回答。
"二十三啊,我家那小子都工作三年了,现在每个月工资四千多呢。"李阿姨故意炫耀。
王秀芳脸上挂不住:"我家浩子在为更大的目标努力,等考上好大学,前途比工作强多了。"
"是是是,浩子有志气。"李阿姨嘴上这么说,转身就跟别人议论:"林家那孩子都复读五年了,还在家啃老,真是没出息。"
这样的议论越来越多,林建国和王秀芳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异样的目光。
但林建国依然坚持:"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,我儿子是在为理想奋斗!"
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,网购兴起后,很多商品都卖不动了。
房租却年年上涨,从最初的八百涨到了两千。复读费也水涨船高,第六年的时候已经要两万多了。
王秀芳开始偷偷去给人做保洁,一天能赚八十块钱。她的手因为经常接触清洁剂变得粗糙不堪,腰也越来越弯。
"妈,要不我别复读了,出去工作吧。"林浩看着母亲疲惫的样子,心疼得不行。
"不行!"还没等王秀芳说话,林建国就坚决反对,"你要是现在放弃,前面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?再坚持两年,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!"
到了第七年,第八年,连林浩的高中同学都开始议论了。
"你们听说了吗?林浩还在复读。"
"不会吧?都多少年了?"
"我听说他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,还在供他读书。"
"这也太夸张了,读书读魔怔了吧。"
这些话传到林浩耳朵里,他的压力越来越大。晚上经常失眠,白天精神恍惚,有时候看着书就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。
王秀芳发现了儿子的异常:"浩子,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?要不去医院看看?"
"没事,妈,我就是有点累。"林浩强颜欢笑。
第九年的时候,林浩的状态已经很差了。他开始怀疑人生,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。
每天看着父母为了他的学费东奔西走,借钱度日,他心如刀绞。
"也许我就不应该存在。"这个可怕的念头开始在他脑海里出现。
到了第十年,林浩已经二十八岁了。
同龄人要么事业有成,要么结婚生子,只有他还在家里"复读"。邻居们见到他都是异样的眼神,仿佛在看一个怪物。
林建国虽然嘴上依然坚持,但心里也开始动摇了。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差,房租却越来越贵,他们已经欠了房东三个月的租金。王秀芳的身体也每况愈下,经常腰疼得直不起身。
那天晚上,林建国又和妻子为了钱的事情争吵。
"老林,咱们真的撑不下去了。房租、生活费、浩子的学费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"王秀芳捂着脸哭泣。
"再坚持一年,就一年!浩子今年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!"林建国依然固执。
"一年又一年,你说了多少次了?浩子都二十八了,再不开始工作,这辈子就毁了!"王秀芳第一次这么激烈地反对丈夫。
他们的争吵声传到楼上,林浩听得清清楚楚。他捂着耳朵蜷缩在床上,眼泪如雨下。
他知道,是自己拖累了这个家,是自己毁了父母的下半生。
那一刻,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心中彻底成形了。
第二天晚上,王秀芳照例给儿子送夜宵。
"浩子,妈给你煮了蛋花汤,趁热喝。"
林浩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深深的皱纹,心如刀绞。十年来,母亲为了他变老了太多。
"妈,对不起。"林浩的声音哽咽。
"傻孩子,说什么对不起,只要你能考上好大学,妈做什么都值得。"王秀芳慈爱地摸着儿子的头。
这句话,成了压垮林浩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那个夜晚,林浩做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决定。他在书桌上留下了一张字条:
"爸、妈,对不起,我是个废物,拖累了你们十年。不要为我难过,没有我,你们会过得更好。我走了,永远不会再让你们操心了。"
第二天上午,王秀芳像往常一样上楼叫儿子吃饭。
"浩子,起床吃饭了。"
没有回应。
"浩子?"王秀芳推开房门,看到的景象让她瞬间崩溃了。
"啊——"撕心裂肺的尖叫声传遍了整栋楼。
听到妻子的叫声,林建国冲上楼,看到眼前的一切,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瞬间瘫倒在地。
办完儿子的丧事,林建国夫妇开始整理林浩的房间。王秀芳舍不得扔掉儿子的任何东西,她要把这些都保存起来,当作对儿子的怀念。
当她打开林浩书桌的抽屉时,在最底层发现了一个精美的木盒子。
王秀芳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,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沓信封。
"老林,你过来看看这是什么。"
林建国走过来,接过其中一个信封。当他撕开信封,看到里面的内容时,整个人如遭雷击。
那是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,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林浩的名字。
他颤抖着手翻开第二份、第三份、第四份......每一份都是录取通知书,每一份上面都印着儿子的名字。
林建国数了数,整整九份录取通知书,从普通二本到985名校,应有尽有。
"这...这是怎么回事?"林建国的声音颤抖得厉害,"浩子不是一直没考上吗?"
王秀芳看着这些录取通知书,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手里的通知书"哗啦"一声散落一地。
夫妻俩跪在地上,捡起散落的录取通知书,一张张仔细查看。
有师范大学、财经大学、理工大学,甚至还有985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最让他们震惊的是,这些录取通知书的时间跨度从第二年一直到今年,整整九年。
也就是说,从林浩第二次参加高考开始,他每年都考上了大学,而且成绩一年比一年好。
"老林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浩子为什么不告诉我们?"王秀芳颤抖着声音问道。
林建国呆呆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,大脑一片空白。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儿子要隐瞒这些?为什么要让他们以为他一直考不上大学?
"我们去找他的同学问问,也许能知道些什么。"林建国强撑着站起身。
他们找到了林浩的高中同学张磊。张磊听说林浩去世的消息后,也是非常震惊。
"叔叔阿姨,其实我们都知道林浩每年都能考上大学。"张磊小心翼翼地说道。
"什么?你们都知道?"王秀芳瞪大了眼睛。
"是的,前几年我们还劝过他,让他选个学校去读。但他总是说要考更好的大学,说不能让父母失望。"张磊叹了口气,"后来我们就不敢劝了,因为每次提到这个,他就会很痛苦。"
"那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真相?"林建国的声音已经哽咽了。
"他说......"张磊犹豫了一下,"他说叔叔您的期望太高了,他怕您知道他只考上了二本会失望。后来即使考上了一本、重点大学,他也觉得不够好,总想着再考一年,考个更好的。"
听到这些话,林建国如遭雷击,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。
"都是我的错......都是我害了浩子......"他痛苦地捂着脸,"我给了他太大的压力,我逼死了自己的儿子!"
王秀芳也哭得泣不成声:"我们以为是在爱他,其实是在害他。如果我们早点知道真相,早点让他去上大学,他就不会......"
接下来的几天,林建国夫妇像行尸走肉一般。他们不断地自责,不断地回想着这十年来的点点滴滴。
林建国想起了每次林浩考试回来时忐忑不安的表情,想起了儿子每次说"再给我一年时间"时的无奈和痛苦。
王秀芳想起了林浩经常在深夜里偷偷哭泣,想起了他越来越消瘦的身影,想起了他眼中渐渐消失的光芒。
"如果我们当初不给他那么大压力,如果我们告诉他无论考上什么大学我们都支持他,他是不是就不会走上绝路?"王秀芳哭着问丈夫。
林建国无法回答,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是他们的"爱"杀死了儿子。
邻居们得知真相后,也都沉默了。那些曾经说过闲话的人,都深深地感到愧疚。
李阿姨含着眼泪对王秀芳说:"秀芳,都是我们不好,说了那些伤人的话。其实浩子是个好孩子,我们都看在眼里。"
"是啊,如果我们早知道他心里这么痛苦,就不该说那些风凉话了。"另一个邻居也后悔不已。
但是,这些话现在说什么都晚了。林浩已经永远地离开了,带着他的秘密和痛苦。
林建国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。他意识到,自己一直把儿子当作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,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。他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儿子,从不考虑儿子的感受。
"我以为我是在爱他,其实我是在控制他。"林建国对妻子说,"我把我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他身上,让他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。"
王秀芳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:"我们总是说'为了你好',但从来没有问过他真正想要什么。我们以为只要他考上好大学就会幸福,但我们错了。"
几个月后,林建国夫妇做了一个决定。他们把林浩的故事写了出来,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,希望能给其他家长一个警醒。
"我们不希望再有家庭重复我们的悲剧。"林建国在文章中写道,"孩子的幸福和健康,比任何成绩都重要。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,理解他们的感受,而不是盲目地给他们压力。"
文章发表后,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很多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,更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。
县里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,帮助那些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孩子。心理咨询师说,像林浩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很多孩子都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。
"家长们要明白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,更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他们。"咨询师说。
林建国和王秀芳把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都裱起来,挂在儿子的房间里。
每天,他们都会去看看这些通知书,仿佛儿子还在身边。
"浩子,爸爸妈妈知道错了。"王秀芳对着儿子的照片说话,"如果有来生,我们一定会好好爱你,支持你的每一个选择。"
现在,林建国夫妇成了心理健康的倡导者。他们经常去学校和社区做讲座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其他家长:
"不要让你们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。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成绩,而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理解。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,因为平凡也是一种幸福。"
每当看到那些因为学习压力而痛苦的孩子,林建国夫妇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挽救更多的家庭,让更多的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。
林浩走了,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。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,换来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反思,换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。
也许,这就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吧。
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理解和包容中成长,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学会真正的爱。
愿林浩这样的悲剧,永远不要再重演。
实盘配资公司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